标准化定义
标准化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管理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而运维的管理实践中充斥着大量重复性事物,并且是批量级别的运维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运维的标准化就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通过运维的标准化,可以实现对“运维最佳实践”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实现对“运维最佳实践”的统一规范和执行。
所以标准化是提高团队效率的重要方式,是梳理运维杂乱问题的重要依据。
运维标准化之核心原则
1. 最佳实践原则
当我们对一切都没有思绪的时候,想要在杂乱的管理事务中理清思绪,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好的方式就是寻找最佳实践。在运维的管理领域中寻找最佳实践,拿出来进行整理,形成标准的规范和步骤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最佳实践不一定是高效的,但一定是最贴合实际的,最佳实践理应是在企业组织中施行的、最没有痛点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
很多公司现在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运维,依靠人力+工具的方式维护着系统,效率还不低。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佳实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替,最佳实践的表现方式会被打破。新的成熟的技术可能会被尝试和使用,比如puppet配置系统的引入,最佳实践也会有更新。
所以标准化文档的拟定会是长期的不断迭代的过程。
2. 模块化原则
运维工作在不同的公司定位不一,所涉及到的内容也不同,管理的内容多且繁杂,很难梳理出一个整体的脉络。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处理呢?
我建议多使用思维导图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工具,我们能构建一个清晰的树状图: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树状图造篮子,树状图完成后,就可以很简单地把我们最经常处理的问题,提炼出来放进篮子里,从而实现细微到小处的最佳实践。
下面分享下我在运维管理规范这块做的一个实践,在这个运维规范文档的整理中,我以产品服务为中心,将产品服务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服务器服务,中间层支撑服务,与应用服务。
构建出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的制定,我又衍生绘制出了这张框架图:
3. 模板化原则
写标准文档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写的标准文档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的工作协同中,很难让每个人认同你的处理方式,那么标准化就会形同虚设。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好的方法是:
从大家的实践经验中来整理标准,到每个人手里去寻找最佳实践,汇集整理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绽放他们的光彩。
这样做大家都容易接受,同时也解决了只有一个人写标准文档很痛苦的问题。
但新的问题产生了,大家的标准化文档风格各异,到最后很难整合起来。怎么办?
这样说来,标准化文档需要有标准化的组织方式,保障行文的统一。
建议在标准的前言里就把标准化的组织方式写入进去,对全文进行约束,由专人审核评估,这样标准的标准化文档就能在团队中协同来编写,使得运维体系修订的更加完善。
而且假设日后团队中的人员更替一新,有规范的标准化文档保留下来,也能够保障运维工作的继续进行。
以下是我在编写标准文档中应用的约束规范。通过这个方式在协同编写的时候就能比较容易进行配合了。有了游戏规则大家才能愉快的玩耍嘛。呵呵
4. 简约化原则
标准化文档能被有效率地执行,需要达到两个要求:
简单清晰,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在说什么,一看就能记住是怎么做的; 方便评估,知道执行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要做到简单清晰,有个非常实用的工具——二维表格,通过二维表格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我们想要的,而通过表格的最后一列留空,可以方便我们做评估参照。
但是光靠表格并不能将事物说清楚,细化的工作就必须通过配图来处理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最佳实践的内容说明清楚。
所以我在每一个章节中加入了步骤总结和示例说明,用来详细说明和执行操作方式方法。这些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整理记录博客文章的一些方式方法。
至于易评估,可以参考如下框架,这张表对个人运维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标准化制定,并给予了评级(点击查看大图)。
最方便的是,还做了雷达图,简单、明了、直观(点击查看大图)。
结束语
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向各位传达一个观点,企业运维的标准化其实很简单。
不用追求大而全,从自己的最佳实践出发,统一化规范化以后,会发现运维的工作突然清晰了很多,以前宣扬的“运维是神仙干的活”也不过如此。
以标准化为起点,我们可以到运维架构化,到运维服务化,再到运维自动化。因此,标准化可以说是运维的起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