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和备份经常放在一起讲,但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因此事实上容灾系统与备份系统是独立的(当然现在出现的一些灾备一体机会将两个系统融为一个)。容灾备份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应对人为误操作、软件错误、病毒入侵等“软”性灾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
但是目前很多用户会将容灾备份混为一谈,或者将容灾备份等同于数据复制或者高可用。这里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
容灾≠远程复制:远程复制是指运用复制技术将数据以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存储到异地灾备中心中,其主要实现方式有三众:1.利用主机远程复制软件或硬件,如Rose Replicatior、Double-Take RecorerNow、EMC Recoverpoint等;2.利用存储自身的复制软件,如宏杉数据复制/镜像软件、EMC SRDF、Netapp Snapmirror等;3.利用数据库软件产品,最典型的如Oracle Dataguard、Quest Shareplex等。以上这种远程复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级的容灾,但是无法实现灾难发生时保证业务的联系性,也无法保证在数据在出现逻辑错误或人为误删除时的数据安全。
容灾≠备份:数据备份是数据在出现逻辑错误或人为误删除时,可以将数据恢复到恢复到正常状态,备份和容灾针对的是不同的问题,容灾针对火灾、地震等灾难性事故,而备份则只保证数据的安全。备份跟前面的复制相比,大的不同在于备份有时效性,因此在还原备份数据时会带来一定的数据丢失。目前市场上备份软件多如牛毛,高端产品如:赛门铁克NBU,IBM TSM,EMC Networker等,中端产品如:宏杉DCDP,赛门铁克BE,CA Arcserve等,另外还有很多针对单台电脑或PC的低端产品:如宏杉D2D,Acronis TureImage等。
清楚了前面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容灾分为两大类:
数据级容灾:也就是异地容灾系统有本地数据的一个副本,数据可以是本地生产数据的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一般使用复制或备份的方法实现。目前实现数据级容灾的手段多种多样,技术成熟,更重要的是数据级容灾需要的软硬件投入较小,有着广泛应用。
应用级容灾:在数据级容灾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环境,包括主机、网络、应用、IP等资源均有配套,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时,异地系统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产环境。大部分情况下应用级容灾要求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之间有1:1的软硬件配置,相关的容灾软件价格也比较昂贵。
目前比较流行的集中容灾解决方案有:
一对一灾备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低成本的灾备方式,部署方式灵活,针对不同的距离和链路状况都有诸多适合的技术实现,从管理上来说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总体上这是性价比高的一种灾备方式。
两地三中心
同城灾备中心是一个同步数据镜像站点的,同样两地三中心可以有多种模式。与其他灾备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同时使同城灾备中心具有应用接管能力,在异地有数据的完整备份。在容灾能力上,两地三中心是当前好的容灾模式,可以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和业务连续性,应对重大区域性灾难,多个中心之间可以在平时进行业务分担,也可以实现相互完全业务互备,而后端实现数据同步。
多对一统一灾备
多对一的统一灾备模式适合于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和政府单位,地方或者分支机构统一向上级或总部进行备份,宏杉科技的灾备技术可以支持64:1,各个分支节点的复制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现代灾备方式
前面的讲到的几种灾备方式一般都仅针对数据型容灾,也就是灾难发生时可以保证一份可用的数据副本存在。随着用户对业务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存储双活的应用级容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纳,我们称为现代的灾备方式。目前业界主流的双活实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以EMC、IBM、华为等为代表的采用虚拟化网关的实现方式,另一类采用存储自身实现双活,代表性品牌有Netapp、HDS以及国内的宏杉等,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用户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容灾方式,适合的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