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数据中心由于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冷热通道封闭、机架内电源线与数据线缆路径、服务器部署安装、模块内气流组织等进行了最优化处理,因此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PUE)得以大程度的优化,在实现同等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与行业发展趋势特点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各种业务应用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作为业务基础保障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这其中包括了业务迅速扩展对基础设施扩展性的需求,降低运行成本对基础设施效能的要求,高效的服务管理对数据中心运维人员与流程的要求等。
目前,国内互联网服务的几大巨头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与实施部署方面的观点渐趋一致。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数据中心将更多地部署x86服务器,同时互联网企业采购部署的服务器设备配置也将相对整齐划一,并通过标准将其规范化、系统化。
其次,互联网行业数据中心由于采用多点分布式部署,各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互为备份,因此单体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级别(Availability)不需要很高;通常单体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级别在Tier2至Tier3之间。
再次,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规模将不断扩大,单体数据中心内部署服务器数量多,密度高,用电量大。同时,随着服务器研发的不断更新(特别是一些定制化服务器的部署),每机架的功率密度从几年前的3KW/机柜普遍提升到7-10KW/机柜。随着服务器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未来数据中心单机架的功率密度还会更高。因此,以一个容纳10,000台服务器的中大型数据中心为例,其IT负载约为2.5MW,以PUE1.6计算,该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将达到4MW以上。因此,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Efficiency)与效能优化对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者与运维人员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互联网业务应用的时效性强,新业务的上线运行会在较短时间内对服务器部署数量产生爆炸性需求(例如微博的兴起,在线游戏发布等)。因此,互联网客户对于数据中心的快速交付与部署,按照模块化解决方案快速复制以支持新业务部署的需求开始显现。
模块化数据中心(Modular Data Center, MDC)的定义与技术特点
模块化数据中心最早被用来定义传统数据中心(Raised Floor Data Center)设计中按照标准设计对数据中心场地进行模块化划分(PoD),即把整个数据中心场地分为若干独立区域,各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数据中心的扩展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由一个模块扩展到另一个模块。
2007年,随着集装箱数据中心(Containerized Data Center)的出现,MDC也用来描述集装箱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与基础设施高度集成,通过标准货车(20英尺或40英尺)运送到安装地点进行快速安装并投入生产。集装箱数据中心可被部署在空旷的室外环境。
然而,目前中国国内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集装箱部署条件的不具备,因此,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尝试采用开放式机架构成模块化模组,将送风单元(AHU)、配电单元(RPP)与机柜整合后构成标准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模组,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分阶段的部署。对于客户而言,模块化数据中心所需要的场地环境被简化为标准的厂房或仓库,不需要进行架空地板等装修工程;只要将外围的基础设施(例如柴油发电机,UPS及输入输出配电柜,冷冻机组等)预先建设完成,模组内的各元器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定制,因此可以在用户现场进行快速部署安装(通常为3-5天);而传统数据中心从规划、设计、建设,直至验收运行通常需要18-24 个月的时间。
模块化数据中心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优势与前景
除了之前提及的快速部署、精准复制的特点外,模块化数据中心由于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冷热通道封闭、机架内电源线与数据线缆路径、服务器部署安装、模块内气流组织等进行了最优化处理,因此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PUE)得以大程度的优化,在实现同等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模块的部署对场地条件没有太多的限制,各模块组件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定制,拆卸运输后再到客户现场进行快速拼装。模块化部署也节省了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中铺设架高地板、吊顶、墙面等装修工程成本。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考虑建设属于自己的数据中心,从而对业务应用开发以及基础架构设备优化提供更为实时的支持。而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技术特性与部署安装的方便易实施正符合了互联网客户在基础设施推动业务发展与统一运维管理方面的需求与考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纳并着手进行相关的测试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