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烧了!要不要去医院啊?”
春节过后,刚从老家返回天津上班的姜先生,在一次例行检测中发现自己的体温37.5度了。在要不要去医院的问题上纠结了许久,他最终下载了“健康天津app”后,通过浏览疫情期间发热的建议,决定先居家隔离,并在app上查找了一家附近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完成网上预约挂号。
疫情之下,线上医疗成为刚需
遭遇类似纠结的,远不止姜先生。一位孕妈告诉我们。“疫情期间我拒绝去医院了,孕检都拖了很久了”。她现在主要在医院的群里交流,即使后续非去不可的B超检查,也可以实现在线预约。
疫情之下,人们的看病方式发生了改变。2月16日起,北京实行非急诊全面在线预约挂号制度,2月份上海各级医院的常规诊疗全面实行门诊全预约制就诊模式。据工信部数据,目前全国191家公立医疗机构及近100家互联网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在线义诊。据悉,一个在线问诊平台,1小时服务量就超过一万名患者,春节前后的问诊量规模增长达到6-7倍。
新冠疫情激活线上医疗 带来存储刚需
对患者来说,线上医疗是刚需。对医院、机构来说,井喷需求下的服务器、存储等IT基础设施成为刚需。
从在线挂号、缴费、查看化验单,到医联体的远程问诊、电子病历、AI医生,激增的数据处理对医疗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存储能力提出极大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数据存储平台的弹性、可靠性和性能,是不是可以承受住大规模并发数据流的冲击,二是存储平台对多云接入、业务连续性层面的更高要求”。浪潮医疗行业存储专家张刃提到。
从正在运行的“健康天津”APP来看,浪潮存储承载的天津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接入本地42家三级医院数据,可以为患者提供“一键登录,统一预约”、“找医院”、“查资讯”等一系列的便捷就医服务。
浪潮存储助力“健康天津”,给市民提供统一挂号
疫情倒逼数字化医疗加速发展
“表面上看,疫情过后,生病去医院已经没有心理压力,线上医疗的需求可能会放缓。但我们要看到,爆发后的线上医疗,已经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一次用户习惯的培养。”张刃表示,“所以,未来的中国数字化大健康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的医疗防控系统构建一定会加速。这种数字化体系的创新,将带来全新的产业逻辑。”
浪潮存储
这种全新的产业逻辑,从技术层面,带动的将是存储架构演进,分布式存储也会随之迎来高速增长,其高弹性、可扩展的体系架构特点,可应对大规模、高并发的存储访问需求,满足在线问诊、云影像等医疗数据PB级的增长和高并发访问需求;从云边端的IT基础架构层面,面对突出的跨平台、跨院区数据交互需求,大型医疗平台将采用“一个云化的分布式存储平台+多个边缘数据存储”的组合架构,实现多云之间、云-边缘-端的数据流动。
目前,浪潮存储已经与心医、卫宁、天健等医疗行业ISV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分级诊疗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新模式。
据IDC最新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中国ICT市场的影响》报告,医疗健康行业从中长期看,会持续推进医疗机构升级改造。未来数字化大健康体系会加速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领域存在1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