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在2013年第四季度的一个拥有超大规模(hyperscale)数据中心的公司统计中,将10万台服务器以上的划为Tier 1,名单里包括Google、Microsoft、Amazon、Facebook、Yahoo、Baidu、Tencent、Alibaba、Akamai、Savvis、Rackspace、Softlayer/IBM。据美国数据中心专业网站Data Center Knowledge的文章估算,法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OVH在2013年7月时拥有15万台服务器(IDC将其划在5-10万台区间的Tier 2),而Intel公司在2011年8月即拥有7.5万台服务器。
现在,基本可以确认Google、微软和亚马逊是仅有的三家超巨“百万俱乐部”成员, Facebook可能是最接近的, 但服务器总量何时超过50万台还不好说。
100万台服务器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技网站ExtremeTech有一个简单的估算:
假设服务器的平均成本为1000美元(现在要界定怎么算“1台”服务器不那么容易,实际价格很可能更高,此处从简,下同),100万台服务器的购置成本就是10亿美元;
每台服务器的功率大约200W,假设冷却、配电损耗、路由器等消耗50W,总功率就是250MW(兆瓦),年耗电量为2.19TWh,也即20多亿度电,相当于近20万美国家庭的平均用电量(按11280kWh每年计算)——仅以人口而论,大于中等规模的城市。
有不同来源的数据表明:2011年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占到了美国电网总量的2%;目前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超过了全球能源使用量的1.3%。
我们前一章介绍数据中心规模时,列出的都是面积,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但在美国市场上,数据中心的价格很早就按照供电能力(MW)来计算,因为仅仅能够放下服务器的是仓库,有足够的电力供应才能让服务器发挥作用。现代数据中心每兆瓦大约1000万美元,250MW就是25亿美元。
35亿美元,Google一个季度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而已,对Facebook也“只”需要两年(见上一章数字)。
一个大型数据中心能容纳5-10万台服务器(相应地,供电能力可达25MW或更高),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0-20个数据中心设施(单体),全球分布是必须的。譬如,2013年6月初,风力发电开发商O2(已更名为OX2)获得在瑞典北部Maevaara建设72MW风力发电厂的规划许可,使用高效能3MW风力发电机,Google立即承诺购买该风力发电厂未来10年的全部产能,以满足其芬兰数据中心使用再生能源的需求。
Google在欧洲的三个数据中心之一,位于芬兰南部海岸之滨Hamina,源自其2009年收购的一个退役的造纸厂,照片中的水罐以前就用于造纸流程。为什么要把这个建于1950年代的造纸厂改造成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因为这个造纸厂不仅有巨大的建筑(有点像北京的酒仙桥,仅此而已),还有完备的海水隧道,可以用天然的冷海水解决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与风力发电相得益彰(来源:Google官网)
据推测,Google一个季度采购17-20万台服务器(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是建设数据中心和购买服务器),亚马逊和Facebook在6-8万台的级别。也就是说,每年都在建设数据中心,属于常态。
建设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日常。
有规模,有资金,有持续性,这是在内部设立数据中心专业团队的充分条件;
节约成本、自主可控,有时还有保密的需求,这是在内部设立数据中心专业团队的必要条件。
Google芬兰Hamina数据中心的团队在芬兰湾享受冰上垂钓的乐趣 (来源:Google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