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中心建成投产之后,数据中心将经历一段漫长的运维周期,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众所周知,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为三年,高精尖的设备寿命可超过五年,远远低于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这样,在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中,要不断地进行设备更新、升级、扩容、变更等工作,而此时的数据中心已经带有大量正在运行的应用业务,为了不影响这些业务的运行,一般选择在业务量最小的时候或者是业务无中断操作变更。有不少的数据中心并不具备业务无中断操作,有的是部分环节支持业务无中断变更,有的是所有部分都没有备份无法支持,很多时候由于承载的业务太重要,即使有很多备份系统,也建议在业务量最小的时候操作,以防发生意外。绝大多数的数据中心,一般在凌晨2~3点是业务低峰期,这个时间段是最佳的业务变更时间,所以数据中心的很多业务变更都是放在了凌晨2点之后进行。然而,一个数据中心拥有的设备数量巨大、系统纷繁复杂,这样的割接已成了数据中心的家常便饭,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割接安排,是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必修课,没有哪个运维的人员没有干过割接的活。
偶尔的熬夜割接还好,可有时这种割接纷至沓来,有的对时间的要求还极高。比如说某个设备出现了软件BUG,要及时进行打补丁修复,如果不尽快恢复可能引发的后果非常严重,假如数据中心有数百台这样的设备,每一台都要打补丁或者重启设备,就算连续一周每天都提变更操作,可能都完成不了,这可苦了这些运维人员。长期连续的熬夜,不用说人们就都知道,对身体危害极大,不仅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神经恍惚,长期下去积累出各种疾病,熬夜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而且在割接的过程中,不仅不能休息睡觉,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操作的每一步都不能有错误,时刻关注业务层面的变化,这才是最辛苦的一面。每一次割接前,要准备大量的工作,确保割接步骤正确,割接时,时刻关注业务变化,同时对割接的效果进行查看,确保达到预期的目的,割接后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确保割接后没有产生新问题,观察时间至少要数个小时,所以也许割接操作在一个小时之内已经做完了,后续观察的时候更长,很多时候凌晨2点割接后,直到第二日中午才会结束整个割接工作。在休息一个下午后,晚上可能又投入到新的割接之中,连续数日。这些辛苦都还好,最为关键的是还要承受住巨大压力,一旦割接的操作对数据中心业务造成影响,割接出现失败并起动回退机制,往往要影响到个人的考核指标,这完全是一件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所以,有不少的技术人员满心欢喜地进入数据中心工作,没多久就被这种割接的工作任务给吓跑了。在漫漫长夜里,独自承受这巨大压力,当出现问题完全陷入无助时,想想都后怕。
数据中心何时才能摆脱夜夜割的状态,将运维人员的压力释放出来?很多的数据中心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过于频繁的夜夜割状态,不仅给数据中心带来运行风险,也增加了运维人员的极大工作负担。当然好的方式是数据中心不出问题,可不出问题就算能做到,设备自然老化、新业务部署都是不可避免的,还是逃不过要做业务割接、变更。现在将数据中心放在了云上,就有了可能,所有的操作都是在云平台上完成。云平台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由软件自动编排和控制。这样只要告诉云平台,要做哪些操作和变更,设定好时间,由云平台下发指令就可以完成,这样就可以到凌晨2点钟时,由云平台自动发起割接操作、完成,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人为参与,彻底将人从这个工作中解脱出来。实际上,目前能做到如此的数据中心寥寥无几,一方面是云平台建设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人对这个自动操作过程依然不放心。如果放由云平台自动操作,鬼知道结果会变成怎样,万一将数据中心系统搞瘫了,得不偿失。还有,具有比较完备备用系统的数据中心,可以在割接前先将业务割接到备用系统,然后再进行割接、变更,这样割接时间就不一定要放到凌晨2点,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不仅不用熬夜,工作效率也更高。割接完后,再将业务切回来观察,若有问题再回退。这也不行,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到凌晨熬夜割接了。
在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还不完善的今天,凌晨靠人工割接依然是一种工作常态,短期内看不到有减少的趋势,而且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也越来越复杂,这种事情只会更多。很多数据中心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轮询值守工作,这样反到简单了,谁凌晨当班,谁就去做割接的工作。不过,对于很多无人值守的数据中心来说,就只能硬着头皮安排了。数据中心要想摆脱夜夜割,就一定要在数据中心建成投产之前,做足功课,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漏洞、问题,避免后续做频繁的变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应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前,考虑的更为长久,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夜夜割的尴尬局面。数据中心的业务一旦部署后,短期内是不会频繁变化的,只有各种问题不断,才能出现夜夜割的局面,即使在未来几年,各种业务扩容、变更不可避免,也可以大为减少次数,将运维人员的精力释放出来。
数据中心何时能摆脱夜夜割 蓝瘦香菇!